雷翔宇 邱光伟 自贡观察 罗伟
“杭州某公司订了50套团建道具,我要赶在月底前发货。”近日,在富顺县骑龙镇龙须村,青年王玉踩着胶鞋钻进山间竹林深处,他俯身敲打竹节,选中一根碗口粗的楠竹,几刀之后,竹子应声倒下。这个1998年出生的青年抹去额间汗水,动作利落地处理着新伐的竹材。三年前还躺在山涧腐烂的楠竹,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化身为年销80万元的“团建神器”,成为龙须村打造竹工艺品牌的重要突破口。
“土竹子”遇上“新玩法”
冷门玩具的逆袭之路
2020年,在成都从事电商客服的王玉敏锐捕捉到市场空白:景区门口的投壶游戏摊位人潮涌动,而家乡漫山遍野的楠竹却无人问津。城市人群对返璞归真娱乐方式的向往,与乡村资源闲置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他毅然返乡,与表哥共同创立“龙须竹趣”工坊,专注研发竹箭、竹壶、竹筒存钱罐等创意产品。
面对村民“竹子做的箭也能卖钱?还不如编箩筐实在!”的质疑,王玉另辟蹊径深耕线上市场。在淘宝店铺创新性附赠《企业团建方案》《摆摊指南》等增值服务,为拼多多定制刻有“逢考必过”“财源广进”等网红标语的亲子套装。精准的市场策略让传统竹器变身年会抽奖筒、情侣纪念品,订单量持续攀升。
政企联动补强产业链
山坳里崛起“云上供应链”
爆款背后暗藏危机。去年梅雨季因竹材受潮变形引发大规模退货,险些导致工坊停摆。骑龙镇政府迅速介入,协调引进烘干设备将良品率提升至98%,该县电商服务中心优化店铺运营,使点击率增长40%。物流体系的升级同样关键:村级快递网点采用“蜂窝防震+泡沫填充”包装方案,将破损率从25%压缩至3%。
“现在一天最多要发三四百件,村里5名留守老人都在帮着打包,每天都能挣五六十元,切实为他们增加了收入。”龙须村支书许燕介绍。老篾匠钱大爷转型质检员后,收入较往日编织竹篓翻了几倍。产业链的完善不仅盘活资源,更创造出多元化就业岗位。
青春撞醒青山
小玩具书写“共富经”
夕阳西下,工坊外的空地上,王玉正在教村民开设淘宝和拼多多网店,村口小卖部也挂上了“快递代收点”的牌子。山风拂过成堆的竹料,沙沙声仿佛在应和年轻人的梦想。这些从青翠竹海中走出的“小玩具”,没有高科技加持,却凭着乡土的智慧与电商的东风,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划出一道亮眼轨迹。
“没有不起眼的产业,只有未被唤醒的价值。”骑龙镇镇长陈宇的感慨正在变为现实。据悉,下一步,当地将联合多部门开设“电商夜校”,培育村民掌握直播销售、仓储管理等技能,通过“云上经济”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就业增收,为“两县两区一城”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