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的“新春第一会”,透露出什么信号?

2024-03-03 12:58:1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 文/图

3月1日,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四川中蓝新能源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建设现场,阵阵机械轰鸣声响起,几百名施工人员忙碌奔走。“项目计划下个月建成投产,目前土建已完成90%。”项目责任人陈杰勋介绍,该项目投产后,将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电解液,在自贡打造一个集“绿色、零排放、精细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先进电解液制造工厂。

目光落到市区内。早上9点,自贡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正在举行。“市委、市政府把开年第一次大会确定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再次鲜明坚定把‘工业强市’战略作为‘一号工程’、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强市’关键一招的强烈信号。”自贡市委书记曾洪扬表示。某种程度上,这场“新春第一会”可以视作“动员令”,动员全市上下立足新起点再出发,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更为辉煌、扎实的成效。

会上回顾了2023年取得的成绩,同时部署了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川观新闻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这些“信号”。

智改数转 做强产业发展硬支撑

“东方锅炉加快智能制造建设,自贡基地建成投用行业首个联箱‘数制·智联’工厂;蛇形管数字化车间上线试运行。”会上,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洪伟作代表发言。在该工厂内,AGV无人车来回穿梭转运物料,技术人员只需要在控制室操作,就能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排产、产品制造的自动生产,以及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人均产出效率是传统制造的5倍,产品合格率与物料利用率达100%。

推进新型工业化,自贡明确,2024年锚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紧紧围绕“4+3+5”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产业发展硬支撑。

自贡将支持链主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例如,支持东方锅炉等打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中昊晨光等企业开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运机集团数字孪生智能输送机生产项目加快建设,实现工业领域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加快新基建建设,全年计划新建5G基站300个,新增引导200户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科技创新离不开优质企业,自贡将开展市、区县、乡镇、园区全覆盖联系工业企业服务行动,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基础库、升规入统企业培育库、“贡嘎培优”和“雁阵培育”企业库等,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

“今年,沿滩区将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大主体’,大力实施园区提质、招大引强、服务增效‘三大行动’,着力建强企业家、科研人才、产业工人‘三支队伍’,加快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会上,沿滩区委书记刘军说。

自贡还将着力构建具有自贡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企业—园区—产业”生态圈。积极布局建设硬质合金产业园,推动兴储世纪钠离子电池研发中试与产业园、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提速建设。

紧盯“2251”目标 围绕新质生产力招商

“我们已聚焦制氢设备、储氢装置、加氢设备等重点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梳理出了招引图谱,这个月将前往京津冀地区洽谈。”3月1日,自流井区投促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竞帆正在做规划;而在富顺晨光经开区,相关领导在春节前已拜访长三江地区的氟化工企业……人勤春来早,自贡全市上下形成大抓招商、抢拼项目的浓厚氛围。

对自贡来说,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是要在扩增量上求突破。去年,自贡全市新签约重大项目245个,总投资131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31%;工业项目签合约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其中三大产业签约项目总投资占比超7成,百亿级项目实现突破。今年,自贡将乘胜追击,紧盯“2251”目标(全市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力争新落地100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5个,签约金额突破1000亿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补短板锻长板。

围绕新质生产力招商,突出招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争取引进一批具有较强成长性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具体而言,聚焦新能源产业“建链招商”,重点引进钠电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等项目,加快构建钠电池全产业链闭环。聚焦新材料产业开展“延链招商”,延链发展氯碱、氢氟酸等上游产业,吸附正负极、电解液等新材料项目集群发展。聚焦无人机和通航产业“成链招商”,招引布局零部件、航空新材料、无人机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加快引进应急救援、农播、航空文旅等领域应用项目。依托东方锅炉、川润科技等企业,着力引进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在未来产业领域,则瞄准数据标注、GPU算力租赁及智能制造服务等人工智能热点赛道,着力引进一批人工智能、AI应用、自动驾驶、数据标注项目。

要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活得好,自贡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人才等服务保障。用好资本招商,发挥国有平台投融资优势,探索“股权投资+招商”“基金投资+招商”等资本招商模式。与此同时,紧盯化工、无人机等产业人才,统筹轻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教学资源,促进产学结合、产教融合。鼓励企业以“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灵活方式引用人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