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夜话(六)丨荣县为什么叫“荣县”?原来是以三千年前一人为“荣”

2021-06-08 10:08: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题 字:吕斌 中国书协名家

主 持:文铭权

李国权 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荣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属自贡市管辖,东邻威远县、贡井区,西界井研、犍为县,南连宜宾县,北接仁寿县。辖区面积1605平方公里。交通极为便捷,乐自高速、内威荣高速、成宜高速横贯全境。

(荣县大佛)

荣山旭水,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千年古县荣县哺育了无数杰出人物,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

据荣县县志记载,荣县古代先后有进士近200人。他们有的叱咤风云砥柱中流;有的英勇就义气贯长虹;有的忠言直谏为民请命;有的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有的才华横溢名扬四海,为千年古县谱写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一一

北宋时“义门王氏”王梦易三代人反对过重盐税,不怕罢官、为民请命。南宋大诗人陆游在荣县为官时,写下赞誉荣县“千里郁为诗书乡”等诗词31首。明代被誉为“得圣之清”的刑部侍郎胡子昭靖难不屈,舍生取义。清代翰林赵熙,更是闻名全国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有四川保路运动领导者龙鸣剑和王天杰,与吴玉章共同领导荣县独立实先天下。

(荣县白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国家和民族解放牺牲的先后有500余人。有参加北伐、广州起义,梁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被荣县人民誉为“农王”的曾莱;荣县“八一三”武装起义主要指挥者之一,宜宾“五人冢”烈士黄大舜;鼎新游击队副队长,李子桥暴动的领导人,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女英雄张二娘;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自贡盐场工运领袖杨玉忠;南京雨花台二十五烈士之一的傅开阳。

现代文化领域有“森林诗人”傅仇,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倩,著名蝴蝶画家“荣州二蝶”詹联科与万钟,获“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星座奖”的全国著名作家曹德权,全国农民漫画家程龙香等。

尤其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一辈子做好事”,一生高风亮节,堪为世代楷模。

(美丽荣县)

荣县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五山(荣德山、荣梨山、荣隐山、野客山、铁山)四水(越溪河、沙溪河、中溪河、旭水河)之间,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明清时期,县内名胜被概括为“荣中十二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逐步兴起和发展,多次举办“大佛文化旅游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荣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县自然人文景观主要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即:荣县大佛文化旅游景区、荣县玉章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国家AA级景区1个,即:双溪湖风景区,省级自然风景区2个(桫椤谷、高石梯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大佛寺、吴玉章故居、镇南塔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荣县军政府旧址、吕仙崖摩崖造像、荣县二佛、后龙山摩崖造像、来牟黎氏墓、蟠龙刘氏家族墓、旭水酒作坊遗址等7处。

那么问题来了,荣县为什么要叫荣县呢?这事还得从三千年前的西周说起。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率军消灭了商朝,建立起西周王朝。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名列佐武王十大功臣,“荣公”为十臣之一。

周武王得天下后,为了巩固全国政权,对开国元老实行大分封,吕尚封于齐、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据说,周初约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余个。

相传荣公封于荣地,但是未有当时荣公分封的记载,唯有其封地人们代代相传。荣县之“荣”名来源应该追溯于此。

(周初分封诸侯示意图)

荣公其人,先秦典籍有载。《尚书·秦誓》云: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云: “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论语·泰伯》云: “武王曰: ‘予有乱臣十人。’ ” 所谓“乱臣十人”,据东汉经学家马融解释: “乱,治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 荣公名列其中,荣公之“荣” 同荣县之“荣”。

到明代嘉靖时,《四川总志》即以荣县为荣公封地,其书卷十三“流寓” 称: “周荣公,即周武王乱臣十人之一,古者因土赐姓,因功赐氏,故因其佐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从国从爵而称为荣公焉。夷公,亦荣人,事周厉王。”明代《蜀中广记》也有记载,云:“荣县,周十乱荣公之采地,其后夷公之墓在焉”。

(荣县城区)

清乾隆《荣县志》云:“后周荣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在十臣列…公名不载经传,相传公盛德留周,此其封国。厉王时其裔荣夷公,入为卿士”。嘉庆《荣县志》:“荣夷公墓,县南十里”,说明到清代嘉庆年间荣夷公之墓尚在。

荣公封于荣地后,荣地名山名川以“荣”为名者渐多。《山海经·大荒南经》云:“有荣山,荣水出焉。”古名有荣德山、荣黎山、荣隐山、荣陵山、荣门山、荣川等。到隋唐间,有“四荣”“三荣”之说,《舆地纪胜》云:“荣州,和义郡、四荣、三荣、中巴”,“四荣”为荣德、荣黎、荣陵、荣隐。

(荣德山)

《读史方舆纪要》载:“荣德山县东北四十一里。唐因以名州。《志》云:山在群山中,峭拔突起,高五百余丈。有小径至山顶,以木为梯,上有石室二十四,相传皆仙真幽栖之所。一名老君山。又有荣隐山,在县北三十里,亦幽胜。一名石筠山。又荣黎山,在县东十五里,上有龙池,县有三荣之名以此。”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分资州设荣州(因界内荣德山而名)。改公井镇为县,荣州治所设在公井,辖公井、大牢、威远3个县。贞观六年(632年),荣州治所从公井迁到大牢,割嘉州的资官划入荣州。此时荣州辖8县,即公井、大牢、旭川、资官、威远、婆日、至如、隆越。

唐永徽二年(651年),荣州治所从大牢迁到旭川,今县城始为州、县治所共署地。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荣州为和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和义郡复为荣州。

(荣县夜景)

北宋,沿袭唐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因旭字与神宗名同,避讳,以境内有荣德山,改旭川县为荣德县。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公井县并入荣德县,荣州辖荣德、威远、资官、应灵4县。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升荣州为绍熙府,治所设荣德县。端平三年(1236年)择地侨置,宝祐六年(1258年)后,废绍熙府。元代先后设绍熙宣抚司和绍熙路。

唐代以来,唐朝设州和郡、南宋设府、元代设路,长期为州、郡、府、路与县共署之地,为川南的政治中心,《蜀中广记》云:“荣虽山谷间,实为郡国一都会”。据考证,期间至少封(或追封)有14位荣王、封(或追封)有4位和义郡王。

(荣王榜拓片)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夏,仍置荣州。夏开熙五年(1371年),夏国被朱元璋明军所灭,废荣州。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荣州。洪武九年(1376年),降荣州为荣县,延续至今。

(唐代荣州示意图)

“荣”名古矣,荣公封国距今已三千余载,唐代设州以“荣”为名也达1400年。诚乃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