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文苑(十四)丨盐都作家故乡行吟丨李飞鸣:在八甲村赏荷

2021-02-03 10:18: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栏目题字

中国书协草书专委会委员 何开鑫

栏目主持

高仁斌 文铭权

 

在八甲村赏荷

李飞鸣

昨晚一场倾盆大雨,夏季的雨就是这样来得匆匆,也来得热烈,当它来时,义无反顾,当它结束时,干脆得彻底。夏季三趟雨,真是名不虚传啊,正是下了三次,每一次都在烟雾弥漫中尽显华丽,心情也被一次又一次的振颤,这时会想到平常不曾想过的事,大脑会被大雨的激情撩拨得深邃和睿智,觉得远方的远方,已不再是懵懂和青涩,成熟的希翼犹如大鹏展翅,就这样用雨中的寂静吟咏这个夏季瑰丽般的闲适吧。

当大雨来时,蝉和鸟雀销声匿迹,不知道它们藏在什么地方,“鸟鸣山更幽”的清幽和宁静,被暂时淹没在烟雨迷蒙中了,一切好像都被这场大雨主宰着。但到第二天清晨,东方的鱼肚白开始发白,这时,赶着日出时刻出门,那喷薄的红日也像是被雨水清洗过的一样,整个阳光都通透洁净,这时的心境如蒙恩一样的充满了感激,因为万物都离不开太阳,我们应该对太阳心怀感恩。19世纪西方宗教研究领域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提出,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世界上的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印加文化。根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太阳崇拜起源于山东东部沿海日照一带。(附另一资料:从出土文物及民俗看,整条珠江流域大多有太阳崇拜文化,特别是古骆越地为最,民间有祭天习俗,以及最近在大明山发现的古祭坛。还有花山岩画中的太阳轮和出土的铜鼓太阳浮雕为实物代表。)记得在书中看到,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有祭拜太阳神的祭祀,我国古代亦从之,就连瑜伽也有“拜日式”瑜伽动作。

雨后整个自然界像被洗了澡一样,干净清透,就连泥土也是清爽的,万物葱茏,尽显生命的勃勃生机,蝉和鸟雀也开始一天的鸣唱。

今天是个周末,出门比较迟一些,计划好去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赏荷。

今夏,是第一次去赏荷,记得去年也去贡井的荷园,也是从去年开始,对荷花有别样的感情,但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着实不能体会,在去年也曾趁着夜晚去荷塘,但没有月色,荷塘月色这样的佳景,想必是要耐心的寻和等才可以一睹芳容的吧。但如今的乡村荷塘月色和二十年代朱自清在清华园的荷塘月色,那应该是另一番天地的。我也曾想过采莲人,当然是早已没有梁元帝《采莲赋》里所描写的景致:“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如今的乡村干净整洁,乡村的荷塘规模大,都经过农户认真仔细的打理,要让荷塘生金,而不仅仅是观赏,赏荷之人也没有朱自清的幽怨和悱恻,而是乐开花的乐,就算对荷花没有感情,也对莲米、莲藕情有独钟,一定要表达自己来过。荷塘的采莲人都是农户,而且男性居多,哪有“妖童媛女,尔其纤腰束素”的呢。

上午九点出发,约30分钟车程,到了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的自贡三绿水产专合社300亩荷塘观赏园。据资料显示,这里是一个返乡农民工承包的一处农业生态园基地,叫“自贡市大安区三绿生态农业”,是公司加农户的一种经营模式。这种模式非常不错,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昨晚的一场大雨,荷塘水位增高,荷塘中心的九曲回廊不能进去,我们不能与荷花近距离相互欣赏,甚至不能抚摸,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是这遗憾又被另一番景致研磨了。

荷塘老板一家经营有农家乐,这个季节游人赏荷后可以在农家乐吃到地道的新鲜莲米炖肉汤,这正是采莲季节,莲米也可以销售。看到他家宽敞的大院子,院子里摆放着四五张茶桌,想必是供游人休息喝茶的。我先去坐坐,享受一下这夏季荷风的清凉,院子前面就是曲径通幽的300亩荷塘。老板的母亲正好在院子里,她一头银发,背有些驼,满口无牙,略显清瘦,但精神矍铄,她正在打扫院子,见我来了满脸迎笑。我问她今年高寿,她说她今年90岁了。我说想买些莲米,她叫她儿媳妇给我拿了一大袋没有剥壳的莲米。莲米是晒干了一些的,壳有些硬,用手剥的话很难剥开,我试了一下,大概一颗要剥30秒吧,就像板栗壳一样,我正犯愁拿回去怎么剥,老太太说:壳比较湿润的时候比较好剥开,一旦晾干了,壳就很硬,很难用手剥开了,不过有机器可以剥开的。她马上手捧几把莲米放入一个小型机器里弓着背用手摇动机器把手,果然一粒粒莲米脱壳而出,老太太说:莲米中间的绿色莲心可以取出泡茶喝,清热解毒,荷叶荷花可熬粥。荷叶熬粥我是做过的,的确清香扑鼻。这时一个中年男人从门里走出来说:

“妈,还是让我来吧,别累着您了”。真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啊。

老太太的儿媳妇在旁边说:他们家的农家乐里还有自创的一种莲米饼,非常好吃,游客很喜欢,每天都会被抢光。可惜我今天来晚了,他们的莲米饼早已预定完了。我想下次,我一定是要冲着莲米饼去的。

我想起去年,在贡井荷园赏荷,荷塘水位很低,荷花和荷叶直接开在行人的脚边,触手可及,我那次摘了一片荷叶,主要不是遮太阳,而是觉得这荷叶青青,拿在手上好像就是一件很留恋的玉条脱一样,当时还特的征求了荷塘农人的同意,才摘的,免得自行摘了心生愧疚之感。心里想的是荷叶田田,在我低头时,一朵含苞待放的粉色荷花在我脚边,好像在向我招手似的,我于是不假思索地在它旁边照了一张像,不知道是谁的原因,这张照片照得美极了,是心情?是摄影师?是这朵荷花?总之,我和这朵小粉荷同框,至今记忆犹新。上个月其实又去了一次,不是专门去的,路过荷园,想到那朵小粉荷,特的就想去看看,我把荷园来回走了几次了,真是望眼欲穿啊,也没见到小粉荷,不知为何,怎么就一点也没有去年在荷园的那种心动,匆匆照了两张背影。荷的心情、我的心情、或是我没有准备好的心情,这些或许都是吧,我当时回来就有些沮丧,我以为去年的荷还在,还想着再遇见那朵小粉荷,然而荷也是有生命的,我甚至认为我与荷是有某种感知的,可是那朵小粉荷终归是不可遇见,纵然它遇见我,也许我也已不是去年的我,我怎么就天真的想象再次相遇呢。我们的生命就像流水一样,流过的河流泛着旧时光的褐色,新生的生命正如新细胞的产生,每天都在更替,也许坚守生命的本源才足可以认识生命本身。

在八甲村,由于昨晚的雨,天很蓝,空气清新,四周很通透。虽然上午阳光已开始直射,荷花有些恹恹的样子,但也尽心绽放。露珠已被太阳蒸干,但我可以想象在清晨荷花的模样一定妩媚动人,“出水芙蓉”这句话一定说的是清晨的荷花,那样的水灵娟秀。一些游人陆续地开始来了,但总的人不是很多,这到很适合我的心情,因为我很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人多势必会惊扰这柔美的荷花,更是摧残风景,而荷是需要细语的、风景是需要安静的。多数的游人都拍照,穿着比荷花还艳丽,一位城里来的七十多岁的太婆自然是着艳装,戴墨镜,遮阳帽,情不自禁,还大声地哼唱起了小调,她引起我的关注主要是哼小调,而小调唱的什么我已全然记不住了,呵呵,现在此刻,我能回忆起的是她的脸的轮廓,大约头发黄白相间吧,与她相仿的人比较多,似乎都是这来头,所以回忆也大致是个轮廓,这样的行头与这满荷千娇百媚的芙蓉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她们觉得这又何妨,新时代新生活。然而只有我这样多愁善感之人才会如此计较荷的感受和心情,正如我去年与那朵小粉荷的相遇。写到此时,我想先去翻阅古人的咏荷诗词,先读读,让书香芙蓉暂时去尽那些凡俗的俗不可耐,美何尝不是要有美的欣赏者,不然美将会落入没有美酒的冰窖,就连夜光杯也会黯然失色。

打开《李商隐诗全集》,我首先读到这首: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花叶相印成趣,舒卷开合的妩媚尽显其中,而翠减红衰却是那样的令人哀怨,想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

再读唐诗,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

采莲曲二首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浓烈的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宛如一幅江南水乡图,仿佛看到年轻充满青春气息的采莲女那争弄莲舟溪水游鱼的开心的样子,芙蓉花与采莲女就像并蒂莲一样开放,好一幅芙蓉花开的美景啊!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是《西洲曲》里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我想读书人可能都会记得,尤其当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引用了这四句后,更是记忆犹新了。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读着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诗句,享受着眼前的荷塘景致,我是把诗放入荷塘还是把荷塘放入诗中呢,我再次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陡增一种小资的情调,我认为我就是一个发现美的使者,不仅发现了荷塘独有的美,还有荷塘的大背景,鱼群、高粱、玉米、水稻、芝麻;荷塘的小背景,紫薇花、斑竹、柳树、蓝花楹;荷塘的小色调:蛇莓、鸭跖草、丝瓜花、空心菜、茄子花。所以我想把古人的诗放入荷塘,再把荷塘放入古人的诗中,把荷塘辽阔开来,打开深蓝色的天空,让白云流动呼吸,这样我的心也满园馥郁。

沿八甲村的荷塘漫步,虽然离那婷婷玉立的荷花稍微远一些,但我可以望见。阳光洒在小道上,树影斑驳,微风徐徐,不时传来一阵阵荷香,这香味是一种淡淡的、略微带一丝丝甜味的那种,这感觉无法触摸,就像植物刚长出的嫩芽发出的气息一样,这气息又糅合在池塘边养鱼人的搅水声中了,荷塘又带来一些被鱼吐出的鱼腥的水的味道。这令我想到茉莉花的香味,也是一种淡淡的、幽幽的,不施粉黛的那种味道。

如果茉莉花的香气是一首唯美的爱情诗,那么荷花的香气就是那首相思引了。

作者简介:

李飞鸣,笔名,珠珠,四川自贡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龙乡文学》主编。有作品发表,并入选多种选本。诗歌辑入诗合集出版。

 

栏目主办:自贡市作家协会

川报集团驻自贡办事处

欢迎赐稿!联系我们。

电话:0813-5205155

邮箱:305462867@qq.com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