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兵 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在荣县蔬菜强镇鼎新镇,有一片水培蔬菜“试验田”。该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年亩产值甚至可达6万元。
12月14日,在该镇鲤鱼村,一片“工厂化”的钢架大棚里,生长着茂盛而嫩绿的蔬菜,沿着平坦的水泥道路走进大棚,一股蔬菜味道扑鼻而来,这菜味便是浓浓的“芹味”。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恒介绍,这片正在上市销售的芹菜,采取的是水培栽植,技术由县内一个开展水培蔬菜栽植多年的家庭农场主提供,采取技术入股分红。每年栽植6至8季至少可收入6万元。这几日,正在按2元左右的批发价格出售,预计一亩地产量5000斤左右,一亩就能收入1万元。
“这里两个‘组团’的钢架大棚水培芹菜地,一共有8亩,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是县委组织部争取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另外50万元镇党委政府筹资的。”
张恒告诉记者,所建的大棚,有智能控温设备,一年365天都能满足芹菜生长的温度、湿度,是一个标准的智能化蔬菜大棚区。其中一个4亩地的大棚是租给一个业主经营10年,前两年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缴纳6万元的租金,然后逐年增加,五年后每年是7万元的租金;另一个大棚则是村集体经营,所有收益归村集体收入。
“当前正在销售这批芹菜,正好赶上陆地芹菜上市,价格是最低的时候,如果是夏季,批发价能达到4元一斤。”张恒说道。
“采取这样的方式栽种芹菜,一年能栽种6至8季,按平均一亩一季5000斤产量计算,一亩一年就可产3万多斤,一亩一年最少收益6万余元。希望通过这块‘试验田’,带动村内或镇内水培蔬菜的发展,增加全镇农民收益。”该镇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