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 自贡观察 罗伟
“给大家介绍‘龙万香’,这是我们本地的手撕兔,吃过的都成了‘回头客’,可以关注我们的直播间!”4月18日,在富顺县“智汇新农创·科链兴农人”乡村人才产业对接活动上,龙万乡中和村的党支部书记熊莉热情地向与会人员介绍。
直播时的熊莉(受访者供图)
熊莉说,从4月底到五月初,将会有好几场直播,主要卖手撕兔、菜籽油等村上的农产品。她告诉记者,2023年,自从走上直播带货这条路,自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
而就在不久前,四川轻化工大学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唐金文才为其支了招:“龙万乡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建议从品牌战略定位、文化IP开发、电商矩阵三大方面进行品牌升级。”
从村支书变带货主播,到专家人才的实地支招,富顺发挥各类人才优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村支书“变身”带货主播村上农产品搭乘直播“快车”
熊莉多年来在外创业,有丰富的经验,她得知家乡正在动员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村任职时,便决心回村。
“去年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像村民曾吉贵,通过养殖肉兔,每年能增收约2万元。”熊莉介绍,目前龙万乡的年出栏肉兔已达40万只,50户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为了让农产品“飞”出农村,熊莉没少想办法。2023年,她尝试运用“村集体企业+乡属品牌+电商直播”的运营模式,牵头成立四川龙万香众合商贸有限公司,注册了“龙万香”本土品牌,把肉兔加工成冷吃手撕兔等产品进行销售。不仅如此,熊莉还积极到农博会、川妹带川货等展会活动推荐。“除了肉兔,我们准备培育龙万乡品牌的榨油坊,让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熊莉表示已做好下一步打算。
另一边,在“乡村电商人才直播角”,骑龙镇龙须村党总支书记许燕“不甘示弱”,直接就直播起来。她对着镜头娴熟地介绍本地菜籽油、藤椒等土特产。“卖得好的时候,一天销售额能上万,虽比不上专业主播,但只要能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我就愿意去尝试。”许燕说。
骑龙镇龙须村党总支书记许燕(左一)正在直播。
“为了更好发挥村支书、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一线人才力量,我们认定了50名乡村人才,熊莉就是其中之一。让他们从实践层面,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提供经验。”富顺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兜山镇天府村支部书记唐元明是种养殖能手,其经营的300余亩柑橘园,每年光是给村民的务工费就有20余万元,还会免费传授村民柑橘种植方法。
认定的乡村人才,富顺会配套发放“新农人”卡,让人才在政务办理、购房补贴、医疗健康、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让人才安心扎根、施展才干。”富顺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扎堆”来富顺产业发展有“最强大脑”
“现在专家‘扎堆’来村上,产业发展遇到问题,随时都找得到人问。”熊莉补充道。
唐金文为龙万乡肉兔产业“支招”,是富顺县利用“一村一名博士”平台,开展的“品牌赋能产业振兴”活动。
2023年以来,富顺加强校地深度合作,创新实施“一村一名博士”计划,引进了116名高校博士专家,下沉结对203个行政村。
周伟在“田间地头”对学生进行授课。(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业大学讲师特聘副教授周伟也是成员之一,她已在古佛镇定点帮扶3年,主要研究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目前研明了再生稻优质的机理,筛选了低镉富集品种,进一步助力当地优质再生稻品种的选育。
“富顺在农业人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已打下良好基础。但后续需要培养本土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与懂技术的种粮大户。”提到人才引进,周伟建议,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支持、集中培训、组织考察等形式进行培养。
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梁俊勇也亮出自己今年的计划。作为“一村一名博士”计划乡村规划组组长,后续想依托专业优势,对帮扶的飞龙镇蚕桑产业灌溉设施选址、生产道路规划、蚕茧的烘干中心建设等提供设计方案。
如今,又有一批专家“到位”了。当天的活动上,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基地等4个研究平台在富顺揭牌,还集中签约了一批涉农人才交流、产业研究等合作协议,富顺再次拓宽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合作。
“希望在富顺代寺镇的稻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方式,促进再生稻产业升级。”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执行主任彭甦表示,将计划引入水稻+水产、水稻+经济作物的方式,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大幅度增加当地村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