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再生稻发源地川南宝庆乡乡村振兴如火如荼

www.scol.com.cn (2018-10-26 17:41:5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杨国庆许鹏 邹永  

川南富顺县是全国再生稻唯一超亿斤的县,再生稻早已成为富顺的一块“金字招牌”,而该县宝庆乡则是全县乃至全国再生稻的发源地。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宝庆乡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化并创新推进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的全面开花结果。

该乡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强化饮用水源地治理,完成辖区水厂回购工作,加快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实现正常供水。投入5000余万元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修建电排19座、水渠35公里,灌溉耕地1.5万亩;实施土地整理5000余亩,新改建生产作业道65公里。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带资入企)两种方式,投放扶贫小额贷款380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

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打造“高粱+再生高粱+蔬菜”核心种植区,初步形成以保和村、铁炉村为核心的示范片,种植再生高粱500亩、优质酿酒高粱4000亩,建成“高粱+再生高粱+土豆”三季连作种植模式。水稻产业。蓄留再生稻1万亩以上,最大单产量每亩达到200公斤以上。在石仁村新发展油茶生产基地600亩,全乡油茶种植面积1000亩。在堰沟村建成中药材青藤香种植基地200余亩。利用水资源丰富、沟冲交错等地形特点,在铁炉村和骡田村创建1000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形成“石仁—铁炉—骡田2000亩特色水产养殖区”。投资150万元,建设泥鳅精养、种养示范100亩。引进成都农业科技企业在石仁村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250亩发展杂柑种植业,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预计2019年可发展为集旅游、观光、采摘一体的观光种植园。以川南地区唯一反季节种鹅养殖基地为依托,投资200万元,在保和村发展肉鹅养殖大户,年出栏肉鹅10万只;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鹅养殖业,建成“1000亩200户白鹅养殖区”,实现年出栏肉鹅50万只。

近年来,全乡农场、农民专合社和工商企业通过“三产融合”,积极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全乡农旅结合生态庄园新发展1家,形成“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同时,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并逐步壮大,目前全乡新建各类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和企业45个,共流转土地1500余亩,有效实现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次,其中生产经营型1200余人次、专业技能型1800人次。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2017年以来清理水面漂浮物15万余吨,拆除临河垃圾池3个,清理垃圾38吨,保障全乡河段、水库水面清洁,岸边无垃圾。有序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日处理污水量150吨。深度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取缔禁养区和排放不达标且不能整改的养殖企业6个,整改养殖场9个,通过整改实现种养循环。

该乡积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开展“四好村”、幸福美丽新村创建活动,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项目优化人居环境。目前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个、市级“四好村”2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2个、市级幸福美丽新村4个。同时,指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共同维护公共秩序,增强村民自治主人翁意识;组织评选先进典型,开展“道德模范”、“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利用农民夜校等平台,邀请专家、讲师、贤者开展道德讲堂、法治宣传教育等活动,切实纯净村风民风。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把县上实施的“八大工程、22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油茶、杂粮、规模生态养殖、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1324名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构建“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400余人次,输出贫困劳动力342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预计到2018年底全乡实现整体脱贫。

(许鹏 邹永)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