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来了产业发展“领头羊”

2019-08-02 15:54: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次次交流谈心,倾听群众苦乐冷暖;一趟趟辛勤奔波,真心真情为乡亲;一个个为民举措,亲力亲为惠百姓……在村民的口中,他们是贴心人,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王成,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派驻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的第一书记,在基层任职的两年间,他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深得老百姓认可和赞誉。日前,在市交管处会议室,来自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的村民将一面写有“思民生、解民忧、做实事、暖民心”几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王成的手中。

让群众满意

作名副其实的“村里人”

从接到任命的第一天起,王成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锻炼机会,既然来了就要干好,要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八甲村两年后的变化。王成坦言:“面对工作的艰苦繁杂和村民矛盾的错综复杂,是市交通局、交管处的全力支持,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和镇村干部的大力帮助,让我更加坚定驻村工作的信心。”

为尽快熟悉全村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他把走访调研作为到村任职的首要任务,有针对性地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及部分党员群众,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他向村民承诺:24小时手机开机为他们服务。对于村民的实际困难,能够帮的立刻帮,能解决的早解决,有困难的积极进行协调,尽早让群众满意。

“我一直身体不好,几年下来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没有多大劳动力,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八甲村年过花甲的贫困户李昭德回忆说,“去年在王书记的帮助下,纳入易地搬迁,住进新房还享受医疗救助政策报销和卫生扶贫基金,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好,我的命早都丢了。”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王成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和村民之间的距离。

“王书记,今年高粱收成好哟。”“小王,你又来了啊,吃早饭没有哦?”当记者一行人和王成一起进村时,村民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当群众有点小事都乐意找我帮忙,当外出骑摩托车的村民向我鸣喇叭打招呼时,我知道,大家已经接纳我了,已经把我当作名副其实的‘村里人’了。”王成感慨道。

用心谋发展

做民利上的引路人

在驻村期间,王成了解到,村民除了种地和打工外,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而且八甲村部分村道还是烂泥路,一到雨天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为此,王成便琢磨着为村民新建道路,解决出行难问题。“我也来自农村,有时很能够理解大家。”他和村委班子多次商讨修路方案,积极对接各级部门,想法设法解决问题,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目前,已成功为八甲村10组、18组的公路进行硬化,12组、15组的公路建设正在施工中。

原来,八甲村因没有经营性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支撑,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要想让农民持续稳定地增收,唯有发展产业一条路。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才能找到最适合八甲村实际的发展道路。”为此,王成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和相关专家积极探索全村发展新路,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商量以“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土地发展柑橘种植,并确定为八甲村的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变“输血”为“造血”。

“栽那么多柑子,卖给哪个哟?其他地方比我们更先种,我们后种卖不脱,干不得。”最初听说村里要发展柑橘产业,村民们议论纷纷,各种担忧、质疑不绝于耳。村农技员、老党员陈仁义率先提出问题:“土地流转,不要把我们的土地拿去整两年破坏了就跑了哟?到时候拿不到钱找哪个?”

“怎么办?干不干?”成了村两委面前的第一道拦路虎。

期间,王成利用区委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机会,再次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就“发展柑橘产业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是否有利于八甲村产业的长期发展”进行了大讨论,先后3次组织党员、群众到富顺县狮市镇马鞍村、成都市浦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

“规模化的种植、现代化的管理、丰厚的收益带给大家强烈的心灵震撼,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成表示,最终,通过半年的努力,流转土地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八甲村实现土地流转1250亩,发展柑橘种植800亩,水产养殖300亩,花卉苗木种植150亩。通过“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就业增收脱贫之路,初步实现公司建村里,在家门口就可打工赚钱。目前,全村已有贫困户43户,113人聚集在产业链上,实现了稳定增收。

“2018年与郎酒集团签订特供高粱种植220亩,带动贫困户20户47人。那年(2018年)高粱收成良好,收购价5.6元每公斤,每亩为农民增收约1000元。今年(2019年)发展订单高粱600余亩,目前高粱长势良好,居民收入有望再增加。”王成介绍,在驻村帮扶期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八甲村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民稳定就业1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400元以上,产业聚集贫困户43户104人。

(李秋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