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探索产业脱贫新模式 大安黄桷村富民强村得双赢

http://www.scol.com.cn  (2017-02-15 14:48:1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杨国庆  

春节前,大安区何市镇黄桷村“五好”评选表扬暨扶贫合作社年终分红大会在合作社养鸡场召开,全村81户325名贫困户领到了扶贫产业发展的分红和在合作社务工的工资收入,获得好邻居、好公婆、好媳妇、致富带头人、最美家庭的25个家庭也领到了奖牌和现金奖励,人们的脸上满是欢乐。今年3月份,11户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村“三委”将入住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探索产业脱贫模式 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黄桷村共616户2380人,去年以来该村在大力引进业主发展农业产业助农增收的同时,引导全村贫困户建立自己的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新模式。由贫困党员带头,发动选择贫困党员作为产业脱贫先行者和引领者,采取每年补贴土地流转费6000元的方式,鼓励贫困党员带动4户贫困户率先示范发展10亩连片蔬菜种植;引导成立由全村81户325名贫困户组成的自贡市红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民主表决,将用于产业发展的26.3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按贫困户家庭人口数“量化折股到户”,入股合作社,变扶贫资金为发展股金,让因病因残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享受分红,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增加务工收入。使用产业发展周转金18万元,5户贫困户贷出扶贫小额信贷25万元入股,慎重选择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发展项目,发展加工型青菜100亩、生态水产63亩、年出栏3000羽跑山鸡和年出栏15万羽的一体化黄羽肉鸡项目。经10个月运行,获利15万元,实现全村81户325名贫困户人均预分红400元,86名贫困户人均务工收入1740元;在贫困户中选举产生理事会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由村三委5人组成监事会对生产经营重大事项进行监管,合作社每年将不低于10%的经营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提留,其中的三成作为公益金,用作贫困户遭受大灾大病的互助救济经费,另七成作为发展金,保障合作社可持续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分类统筹民居建设 让贫困户住上好房子

通过整合幸福美丽新村、美丽乡村及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统筹推进全村民居建设。一是集中新建一批。在堰塘湾、宋家坝规划2个聚居3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整合项目配套设施的方式建设。无安全住房的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于今年3月易地搬迁至堰塘湾集中居住区。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实施旧村落改造提升,通过加固维修、庭院整治、设施配套,改善提升农民居住条件。目前已规划200户,其中贫困户23户,在今年上半年启动实施。

明确奖惩突出导向 让贫困户养成好习惯

探索实施有责任的村民评价考核机制,消除贫困户“等靠要”、“越穷越光荣”、“好吃懒做”等错误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实现扶贫扶志;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全村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村民评价考核,采取不记名评分制,在基础分上加分扣分,即每个贫困户的基础分为60分,对符合正面、负面清单的情形,视情况进行每项1至10分的加分、扣分。考核结果以最终得分排名,对村民代表大会评价低于60分的贫困户不予享受当年合作社分红,并将所扣除的分红用于奖励村民评价得分高的前十名,引导贫困户对标先进养成好习惯。

加强村风民风建设 让贫困村形成好风气

以“发扬民主、充分自治,群防群治、护村安民,惩恶扬善、依法合规,重塑民风、邻里守望”为主题,开展“四个专项行动”,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村民民风建设。一是围绕村容村貌、社会公德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新的村规民约制定,将“法治恶、规治乱、勤治懒、孝治逆、学治愚”与“合治贫”结合起来,对症下药,形成符合实际,助力脱贫攻坚的村规民约。二是依托幸福美丽新村项目实施“雪亮”工程,对主要路口、重点场所等全覆盖,实现实时监控、报警求助、联动处置等功能;强化村“红袖标”队伍作用发挥,加强夜间和重点区域巡防,做到群防群治、护村安民。三是组织村组干部参加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法治讲堂。通过“农民夜校”、“法治夜校”进乡村等,将讲座、评书、快板等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与法律教育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四是开展文明进村专项行动。在全村范围内采取村民小组初评,村民代表大会复评的方式,每年开展好邻居、好公婆、好媳妇、致富带头人和最美家庭“五好”评选,对每个类别获奖3至5名村民或家庭颁发证书及现金奖励200元,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民对标先进,向善向上。

(刘晓丹)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