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来的一季收成 老寨村特色农业做强“再生”文章

2022-08-01 21:44: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杨岚 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自贡频道 刘亿

7月29日一大早,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9组郑世荣、葛方宗等村民便在地里忙着收割高粱。“今年我家一共种植了5亩高粱,长势好,据说收购价格很可以。”66岁的郑世荣不停地用镰刀将高粱穗割下来,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

“再生高粱收割注意保留茎节,砍杆的时候保留一个基部茎节就行。休眠腋芽发苗后,只能保留2——3苗,以确保再生苗粗壮。收割后三日内务必要施用发苗肥,每亩需要10——15公斤尿素兑水施用。”到收割现场开展技术指导的富顺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钟顺清一路吼开嗓子,向地里村民“授课”。

记者了解到,老寨村栽种的绝大多数高粱不是常规高粱,而是再生高粱。那么,再生高粱和常规高粱相比有何不同,甚而有哪些优势呢?

“再生高粱就是在头季成熟收获后,利用头季高粱茎节上休眠芽萌发力强的特点,让基部茎节腋芽发苗、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实现一次播种两次收获。”钟顺清说,再生高粱不但可节省种子、劳力和肥料,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极低,而且生长期仅两个多月,恰好有效利用了夏收和冬播之间的土地承载空档期。

“最重要的增产增效明显。”钟顺清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再生高粱第一季种植产量约450公斤,第二季种植产量约350公斤,合计约800公斤。而常规高粱产量在350公斤左右。“虽然常规高粱的收购价格比再生高粱每公斤要高出近2元,但品迭之后,还是再生高粱的产量产值更高,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更好。”钟顺清说。

钟顺清的“算账”得到在场村民印证。

“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去了,就主要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婆留守。再生高粱除了头季砍茎后施下肥,一般不再需要精细管护,我们就喜欢这样的节力农业。”老寨村9组组长赵六珍说。

“目前富顺县全县蓄留再生高粱面积3.6万亩,约占高粱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富顺,在老寨村,除了再生高粱,还有蓄留规模更大的再生稻。

站在小地名叫“学堂冲”的山坡上,只见山下一大片水稻开始泛黄

“最多还有一周,就要打谷了。”老寨村7组村民李富其在家里清理晒席、风车等准备晒谷的家伙什。今年,李富其种植的6亩中稻长势喜人,为此,他特地向钟顺清请教蓄留再生稻相关技术要领。

“中稻收割时留稻桩一尺左右。中稻齐穗后收割前,要施一次粒芽肥,每亩施用15—20公斤尿素,中稻收割后三日内追施发苗肥,每亩施用3—5公斤尿素。”农技专家的点拔,让李富其茅塞顿开。

“富顺今年再生稻计划蓄留45万亩,预计有收面积将达44万亩。”据钟顺清介绍,再生稻平均每亩可收170公斤左右。

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地处四川盆地南部的富顺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及总产量全国第一,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富顺再生稻享誉全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再生稻之乡”。

2020年,富顺县与湖南隆平种业开展再生稻研发项目战略合作,共同组建富顺县再生稻研发中心,实施“中稻+再生稻”项目,聘请全国知名水稻栽培专家成立水稻专家大院,为富顺“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助力打造“富顺·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米知名品牌。

“中稻+再生稻,高粱+再生高粱的耕作模式,确保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老寨村党总支书记曾封良说。

2020年,老寨村被规划为童寺镇“双再生”稻粱产业园区核心区。总投资4500万元,启动“双再生”稻粱产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整理出格田900余亩、旱地平整800余亩。去年,该村利用高标准农田种植高粱、水稻1600亩,产量突破150万斤,产值达312万元,同比增长12%,带动530余户群众参与种植生产,实现年户均增收达800余元。

去年,老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1.89万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