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打破“三大壁垒” 梯次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2022-12-20 21:25: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余鸿映 李青洪 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近年来,大安区抢抓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和全省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突出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打破行政壁垒、利益壁垒、服务壁垒,走实全域化、特色化、链条化发展路子,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大安肉鸡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由省三星级园区到省五星级园区的超常跨越,大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入围省星级园区培育名单;2021年4月,大安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园区全域化布局。依托独有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突破行政区划“隐形壁垒”,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布局,走出园区集聚发展的新路子。

打破县域界限。携手内江市威远县将毗邻4镇11村50平方公里纳入大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统一规划,建立高层互动、政策互享、投资互促等合作机制,形成产业互补、品牌互宣、信息互通的共赢格局,成功争取省级培育资金1000万元,成为全省仅有的5个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之一。

打破镇域界限。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集中管理”原则,将何市镇、三多寨镇11村14.43平方公里纳入大安肉鸡现代农业园区统一规划,依托肉鸡产业辐射带动南翼牛佛镇、新店镇一体发展,形成“一基地、一核心、两中心、两带”空间布局,2021年园区总产值超10亿元,何市镇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打破村域界限。按照“区域相近、产业相近、文化相近”原则,依托牛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结合“合村并居”将牛佛镇沱江沿线33个村合并为18个村,按照同一产业门类实行统一开发建设,通过复垦农村宅基地、修复工矿废弃地、整理开发零星土地等形式,集中连片建成10万亩粮食现代农业园区。

打破利益壁垒,推动园区全景式发展。针对园区产业不强、环境不优、带动不足等问题,推动不同场景、不同主体之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实现园区全链发展、全产融合、全民共享。

构建全线联动“产业链”。引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政银企农”联建现代养殖基地,全面推行“八统一、一代养、一处理”模式,实现年出栏肉鸡2800万羽,带动发展上下游服务公司11个、专业服务队伍8支,吸纳1000余人就地就业,带动创收4600万元,构建起集“肉鸡育种—苗鸡孵化—饲料生产—现代养殖—分拣筛选—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全产业链,肉鸡一体化项目被评为全省产业脱贫示范项目。

构建农旅融合“生态圈”。按照“四区共建、三产融合、三园共存”建设思路,依托肉鸡、柑橘等主导产业,探索建立“肉鸡—鸡粪—有机肥—园区农作物”种养循环模式,创成省级农业示范主题公园;依托2500亩青龙湖天然水域,探索引进种植大户沿湖培育菊花、川佛手等可观可赏可食中药材,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管护—采摘”全过程,实现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公司+小康互助组“公司+服务队”四种机制,探索推行“托管保底”“合资兜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新模式,引导农户以劳动力、土地、扶持资金量化入股,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制定标准,农户代养代种,将园区范围内90%以上的农户聚集到产业链上,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4万余元。

打破服务壁垒,推动园区全要素激活。针对园区行政区域广、入驻企业多、统一管理难等问题,以党建为引领,着力破除行政资源条块限制,以高质量服务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全域党建引领高效治理。跨区域组建园区管委会党委,构建“园区党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公司支部”的“1+N”党建管理体系和“园长”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结合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党员职工需求,创新搭建“红色大讲堂”“党建工作站”等党组织活动平台,实现党组织生活由单位封闭向区域开放转变,构建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园区党建工作格局。

集成协同破解要素瓶颈。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实行土地“预流转”,建立土地流转“储备库”,引导成片土地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集中。创新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向园区中心镇倾斜机制,将全区涉及园区建设编制资源动态调配到园区。创新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等多元投入机制,出台乡村振兴贷贴息等政策,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按照1比10的额度,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017年以来,园区累计投入资金近7.73亿元,撬动企业和农户等社会资本8亿元。

组团服务提升发展效能。建立由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务、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园区发展服务小组,与园区内企业签订“服务条约”,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以组团形式定期深入园区一线办公,协同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要素保障、纠纷化解、产业扶持等问题,实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周到”。

截至目前,累计为20余个项目量身定做审批服务方案,提供上门服务170余次,解决问题300余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