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创新实施“安廉基石”工程 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

2022-12-20 21:24: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国庆

刘芩 江媛 四川在线记者 秦勇

连日来,大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关于推进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强行动”的决策部署,以规范筑廉、清风护廉、一体促廉为支撑,创新实施具有鲜明地域识别性、融入感、内涵式的工作载体“安廉基石”工程,推动大安党风廉政建设基石夯得更牢、更有成色。该做法在全省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并在全市推广,被省纪委监委《清廉四川》刊发。

突出“规范筑廉”,推动组织运行更优

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健全组织机构,筑优人员力量,补齐专业短板,着力夯牢“组织运行”基石。“室组”联动。以提升效能为着力点,探索建立“派驻机构+监督检查室”联动工作新模式,将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与4个纪检监察室合署办公,明确“室组”职责和运行规则,促进分工协作、效能叠加,形成“1+1>2”的合力效应。今年以来,区本级立案数32件,派驻纪检监察组均消除“零立案”。

“专兼”推动。针对基层纪检监察力量不足问题,建立“专兼结合”推进机制,通过“择优考察调动一批、考录一批、选用一批”方式建强专业队伍,一般镇街至少实现“两专三兼”,在规模较大、编制数较多的镇街适当增配专兼职人员。目前,14个镇街实现“两专”、1个镇增配“三专”,配备专兼职干部31人、36人,专兼职率大幅上升。

“学训”互动。探索建立“点课”机制,将《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及流程图、市区纪委监委相关文件及村(社区)纪检监察干部履责指引作为“必选”科目,综合培训前征集的信访工作、审查调查规范、乡村振兴监督等内容作为“自选”科目,量身打造精品课程6类20余项。创新“尖兵”培养机制,组建“办案拉练组”“专案小分队”,按照“纪+法”“新+老”类别进行组合,通过师徒结对、跟班实战等方式,培养储备纪检监察“尖兵”40余名,初核成案率提高至75%。

突出“清风护廉”,推动主责主业更强

探索“综合施治+协同共治”新路径,丰富清风载体,推动早发现、早查纠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着力夯牢“主责主业”基石。

“立体式”监督。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等限制,建立“线上+定点+走访+公开”问题线索收集机制,开发“燊海e廉”微信举报程序,实现窗口“挂码”监督,定点建设“廉味察馆”民情收集站,深入开展“清廉村居行”走访行动,聘请200余名廉情监督员参与村级监督,开展“唱票公开”878场次,推动“阳光问廉”常态长效。“全程式”督办。针对前期收集到的问题线索,整合区镇两级办案力量组建专职队伍,对线索的甄别、流转、分办、处置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督办,对“久办不结”问题线索开展专项清理督办,处置积压问题线索和案件29件。探索推进“乡案县审”新模式,区镇两级挑选16名“办案能手”组建审理人才库,细化工作流程、审理标准,把牢案件质量关。

“闭环式”治理。构建惩戒、警示、整改衔接贯通闭环链,对典型案件“解剖麻雀”、找准“病灶”,办案人员提出“以案促改”意见,宣传员随案跟进,案件主办人员到案发单位作剖析报告,实现内外问题治理双管齐下、协调贯通。今年以来,分层分类召开警示教育360余场次,推动完善制度办法16项。

突出“一体促廉”,推动基层基础更牢

针对监督弱、办案难、谈话难等问题,以监督服务群众、执纪保障民生为出发点,注重资源集中、要素整合,加强互联互促,着力夯牢“基层基础”基石。

片区协作一体联动。按照“职能相关、地域相近、有利工作”原则,大力推进“委领导+室组地”模式,成立“4+1”纪检监察协作区,将全区划分为4个执纪执法监督片,动态组建1支政治监督小分队,片区内纪检监察组通过联合监督、交叉检查、异地办案等方式,提升执纪监督质效。今年以来,片区指导镇街立案43件,同比增长126.3%。

基层阵地一体联建。按照“高标准、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统一制定基层阵地指导标准,区级匹配专项资金全覆盖推进镇街二类谈话室建设,分步分批在大山铺镇、何市镇等中心场镇建设一类谈话室及规范化办公专区,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构阵地资源重组、空间重塑、体系重构。今年以来,建成镇街一类标准谈话室3间、二类固定谈话室14间。

廉洁文化一体联创。探索“点、线、面”结合模式,以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燊海井、邓萍故居等廉洁文化教育阵地为纽带,建设“红梅红”村史馆、八甲村“渔乡橘里”等一批特色廉洁教育示范点,串联形成“30分钟红廉文化圈”,全域营造崇廉尚廉浓厚氛围。建立廉洁文化教育机制,加大对红色文化、清廉文化整合力度,研发《从江姐的人生抉择诠释共产党员的信仰光辉》等5堂特色课程,推动红廉文化走进校园、走上课堂。

    编辑推荐